拒絕基因食物
法治社會並不等同公正社會
自家教育合法化-推動多元化教育,全民學卷制
醫療有選擇,人人有健康
白領罪犯的禍害
大麻應否合法化?
經濟動盪的真正原因
自己修行,改革制度,脫離制度。
如各位聽眾有實質性解決問題的方案,歡迎各位聽眾提出。
並且我們歡迎聽眾朋友上來節目中分享。請電郵到 info@sourceWadio.com
《自然療法與你》 《靈丹妙藥的同類療法》 《自力更新》 袁大明醫生 周兆祥博士 癌症 《生食食出新生》
《綠色心靈力量》-EP002-你知道自己是誰嗎?

《綠色心靈力量》-EP002-你知道自己是誰嗎?

2014-07-28
《綠色心靈力量》-EP002-你知道自己是誰嗎?

主題 Topic: 《綠色心靈力量》-EP002-你知道自己是誰嗎?
主持人 Hosted by: 周兆祥博士
嘉賓 Guest:

你認為自己是甚麼,你就是甚麼

You are what you think you are.

 

許多人──包括從前的我──都認為人就像一種產品,各屬不同型號,所以稟賦、樣貌、能力、氣質等等都有分別,都是「出廠」之時已預設好,大家生下來已經定型,只好「認命」了。

近年我逐漸明白到真相不是這樣的。

一九六○年代流行的「存在主義」提出了很有意思的觀點:人是有待自己去塑造完成的東西;即是說,你並非一件已經完成的作品,你未來的模樣完全有待你此刻和未來不斷下決定、努力爭取模塑打造而成。你今日想些甚麼、做些甚麼、採用怎樣的心態待人接物、期待將來,才是決定你未來運程的主要因素。

 

 

你認為別人認為你是甚麼,你就是甚麼

You are what you think people think you are.

 

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是一面鏡子,不斷反映出我們的模樣。

我們不容易看到自己,所以早已習慣了由那些「鏡子」之中認識自己,相信自己目前的狀態一如鏡中反映。

舉個簡單易明的例子:你上班走進辦公室,如果每個同事都讚你精神爽利,你那一天便會覺得特別精神爽利。相反,如果他們紛紛問你:「沒事吧?樣子為甚麼那樣難看?」你可能馬上感到不舒服,甚至可能生起病來。

如果讀者覺得這個例子不夠說服力,那我們再看以下例子。

過往有不少個案,由於試卷評核或計分出錯,令成績普通的學生被誤當作狀元級人馬,結果這批學生的學業成績從此突飛猛進,只因為他們認為別人覺得他們那麼棒,於是自然而然相信自己那麼棒,並按照這些「暗示」發揮潛能,最後達到信念中的境界。

近年有科學家就以上事情做實驗──他們把參與實驗的學生分為兩組,分組方式是隨機抽樣分配的。實驗組的學生獲告知成績優異,對照組的學生則沒有。實驗結果顯示,在往後的日子裡,實驗組的學生學業成績突飛猛進,比對照組的學生成績優秀得多。

這個實驗證明一個道理:我們太容易受別人的提示影響了。我們的自我形象幾乎決定自己的一切,而這個自我形象卻往往是由身邊的人不斷給予的提示而來的。

 

 

我的轉變

明白了原來每個人都時刻互相給予暗示來催眠對方這個道理以後,我從此:

v  提高警惕,不隨便相信別人給我的提示,因為別人的印象未必可靠。

v  留心自己給予他人的暗示,以免大意給予負面的提示而連累別人。

v  不斷給人留下好印象,例如

      ----盡量多談積極的事,少提消極的事;

----盡量多笑容、少愁容或露出疲態;

----注重儀表打扮,這樣別人就會給我特別多正面的提示,例如不斷聽到身邊的人說「你今天很精神呢」、「你的狀態蠻好哇」,於是我便按照這些好印象做人,活出大家說出的好境界。

 

 

 

 

你閱讀甚麼,你就是甚麼

You are what you read.

 

耶穌說:「人不是單靠麵包過活。」

很對,因為我們主要還是以精神的方式存在,肉體始終是次要的、虛假的。

肉體的存活需要食物,精神的存活需要精神食糧,即書報刊物、電台電視節目、電影錄影帶、音樂演奏或錄音等。

大家都承認這些東西影響我們,其實,它們在相當程度上創造了我們的現實世界。

一二百年以前,一個人所了解的世界,主要靠每天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的東西而來,例如日月星辰、山川草木、田野村落及市集等,小部分的資訊來自道聽塗說的「新聞」、書本(因為當時大部分人還是文盲)、說書人和戲劇等。而在今天這種資訊社會,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,很大部分卻是由傳媒決定,今天我們從親眼看、親耳聽、親自去過、接觸過的東西所獲得的資訊,遠遠不及傳媒給予的多;我們知道甚麼、不知道甚麼,很大部分取決於平日依賴哪些傳媒提供資訊。

幾乎可以這樣說:一個天天閱讀《蘋果日報》的人、一個天天閱讀《大公報》的人、一個天天閱讀《南華早報》的人,簡直是生活在三個星球上!天天看電視的和長期不看的,也是如此。傳媒替我們篩選、過濾、放大、選擇某個角度詮釋事件。可以說,我們內心建構出來的世界,大部分都是由每天接收到的這些「精神食糧」而來的,我們的氣質、頻率(即能量:開心、慈悲是高頻率高能量,憎恨、憤怒是低頻率低能量)等等亦大受它們影響。

 

我的轉變

明白了原來「進口」的精神食糧能夠強力塑造人的內心世界這個道理之後,我的「精神飲食習慣」不再一樣:

v我堅持看有品味、具思想深度、對開悟有幫助、總之是發放正面能量的書,聽音樂、閱讀報刊、參加演講會或討論會也採取同樣的尺度和要求。

v一切負面的書報、音樂、錄音、網頁等盡可能謝絕,不「正氣」不積極的人演講或主持的電台節目一概不聽。

v電視盡可能不看,因為時下的節目對身心靈有益者絕無僅有,這些節目提供的資訊大可從其他媒介找到,而且比電視節目提供的更全面及有效率。電視這個媒介本身有不可救藥的缺陷,詳見拙著《廢除電視》(香港:山邊社,1984)。

 

錄自周兆祥《綠色心靈力量》,綠野店(尖沙咀加拿分道2號13樓)有售;訂購3428 2416。

第一節 Section 1





熱門搜尋